国际书号

人工智能优秀论文范文赏析——中国人工智能政治哲学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分类:期刊常识 时间: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热度:326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系统梳理人工智能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涵、演进脉络及国内技术异化与发展路径研究,剖析当前研究的局限。发现国内学界讨论多集中于政治影响、治理方案及对国外理论的批判,存在定义内涵模糊、跨学科交流不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实际,汲取国内外成果,走中国式人工智能政治哲学道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人工智能论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治哲学;技术异化;技术治理;发展路径

  一、人工智能政治哲学的出场

  1.1 人工智能本身的积弊

  技术视角:不可解释性突出,透明性缺失,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带有增值目的,附着意识形态与偏见。

  哲学视角:自主性增强使 “智能” 定义模糊,冲击传统价值理念,引发伦理问题。

  社会层面:加剧就业歧视、劳资冲突、社会不平等,威胁隐私安全,加剧国际技术垄断与意识形态对立。

  1.2 人工智能政治问题的溯源

  人工智能冲击传统劳动价值论,加剧贫富差距与阶级分化,科技巨头形成垄断资本,服务于资本增值而非人类解放。

  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人工智能激化了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的冲突,成为阶级统治工具。

  1.3 人工智能政治哲学概念的产生

  20 世纪中后期,学者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如约翰・塞尔 “中文屋” 实验)。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机器学习技术引发伦理与政治问题,哈贝马斯提出科技伦理原则。

  近二十年,深度学习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政治哲学研究脉络清晰,马克・考科尔伯格重塑理论框架。

  二、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政治叙事逻辑

  2.1 无用阶级的产生和政治主体性的丧失

  人工智能替代重复性工作,导致部分群体成为 “无用阶级”,威胁人类政治主体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政治权利的基础,劳动被剥夺导致话语权丧失,吴冠军提出 “后民主政治被算法掏空”。

  2.2 人工智能引起社会分裂与失衡

  智能技术加剧资本与技术对劳动者的双重压迫,形成 “数字鸿沟”,弱化资源合理配置,引发监控剥削、政治极化等问题。

  2.3 人工智能或将导致政治的颠覆

  葛四友提出人工智能对政治哲学的三种可能影响:改变应用、超越理论、终结政治。

  王志强认为强人工智能可能瓦解人类秩序,人机结合或成人类政治存续途径。

  三、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批判

  3.1 技术中心维度:加速主义和竞速统治

  吴冠军提出 “竞速统治” 理论,认为人类在算法主导的竞速革命中被边缘化。

  刘永谋批判技术加速主义,主张适度加速;秦子忠提出干预技术方向,发展数字社会主义。

  3.2 人类主体维度:生物保守主义、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

  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在人类增强问题上分歧显著,后者更适应技术发展。

  王志强提出人机融合是后人类社会政治存续的唯一途径。

  3.3 社会形态维度:技术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技术封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技术延伸,未能解决根本矛盾;潘依林批判人工智能资本主义,主张以 “人的逻辑” 替代 “资本逻辑”。

  蓝江、孙伟平等认为智能社会对应共产主义社会,需以人工智能推动社会变革。

  四、政治哲学角度的人工智能治理批判

  4.1 技术本身的批判与治理

  孙冠臣主张重拾技术政治批判,王丽梅等探讨尼采、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性。

  4.2 人工智能向度的治理体系

  庞祯敬从技术、制度、文化、资本构建治理认知图谱;高奇琦基于马克思主义提出新型共同体治理方案。

  4.3 政治秩序重构与治理实践

  郑颖瑜提出重塑治理中人的主体性;孙会岩分析政治安全风险,提出治理策略;陈思针对治理困境,建议优化算法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五、研究困境与未来展望

  5.1 全面性与系统性:内涵梳理

  学科定义与内涵模糊,跨学科研究不足,需明确研究范围,整合多学科视角,规范学科建设。

  5.2 全球性与深刻性:维度反思

  研究多困于西方视角,缺乏全球性批判,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推动数据公有化与算法民主化。

  5.3 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与方法

  现有研究未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思维,需将技术批判置于资本主义矛盾中,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5.4 中国式人工智能政治发展道路建构

  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将人工智能纳入公共服务,推动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协调、绿色发展,反对技术霸权,构建 “数字命运共同体”。

  推荐阅读:人工智能方向近期热门选题50个

*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最新学术问答

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sci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