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书号

绿色金融方向优秀论文范文赏析——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优化研究

分类:期刊常识 时间: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热度:767

  摘要:在全球关注绿色金融的背景下,我国已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绿色金融领域成果显著,政府推动构建了全面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模式向 “三低” 转变及绿色金融项目发展。本文概述低碳经济理念与绿色金融内涵,分析二者关联性,研究基于低碳经济优化绿色金融的价值,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优化

  一、低碳经济理念与绿色金融概述

  (一)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理念起源于 2003 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革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 “解绑”。2012 年 “里约 + 20” 峰会明确绿色经济内涵,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其关注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等减排措施,推动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同时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激发企业减排动力,促进经济与环保目标实现。

  (二)绿色金融

  后金融危机时代,低碳经济的高投入、长周期等特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支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金融形态,核心是为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项目提供优惠性融资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金融领域的融合。从 “绿色”(低碳经济理念)和 “金融”(市场机制)维度看,其为环保企业注入动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支持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

  二、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关联性

  (一)低碳经济支撑绿色金融发展

  低碳经济通过能源技术革新、产业体系重塑,聚焦工业能效提升与排放压降,实现经济与环境平衡。绿色金融响应生态文明建设,为金融体系转型提供路径,通过金融政策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如信贷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引导资本投向生态友好型领域,助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经济推进

  绿色金融通过金融机制引导资本流向低碳转型重点领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绿色信贷优化结构,支持节能减排等领域;绿色债券为绿色交通等提供融资;保险行业开发碳交易履约保险等险种,增强企业绿色转型信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与碳减排良性机制,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力量。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果

  我国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17 年余额 11.4 万亿元,2023 年达 30.08 万亿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35.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1%,增速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7.5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 5.67 万亿元。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贷款余额占比 66.8%,主要流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5.42 万亿元,同比增 23.9%)、清洁能源(9.38 万亿元,同比增 29%)和节能环保(5.01 万亿元,同比增 21.2%)产业。

  年份绿色信贷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率

  2020 年11.422.73%

  2021 年15.931%

  2022 年25.845.80%

  2023 年30.0836.50%

  (二)面临挑战

  政策与法律不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待完善,与环保法规衔接疏漏,政策框架不完备,发展路径不明晰,部分地区政策缺失,产品宣传不足,阻碍普及应用。

  金融环境待优化:绿色金融需文化、法律等多方面协同,但法律保障、信息流通等不足。金融机构难全面掌握企业环保状况,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体系推广与产品创新。

  产品个性化不足: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在保险、证券等领域缺乏多样化选择,开发经验不足,未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优化路径

  (一)提升民间资本的融入水平

  政府需加强宣传,促进民间资本流向绿色金融产业。金融机构可发行节能环保专项债券,借助政府公信力吸引社会资本;完善绿色金融监管组织,研发符合民间资本需求的产品。民间团体与个人可通过环保活动提升公众意识,如组织环保徒步并分发宣传材料,规劝高能耗企业改进环保行为。政府还应引导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参与企业环保技术研发,公布项目进展吸引闲散资金,为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二)制定完123善的绿色金融政策法规

  健全绿色金融信贷制度框架:融合金融市场与环保理念,纳入法治轨道,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构建绿色信贷标准机制,依据评估结果设定信贷利率与期限,实现精准定价与期限安排。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构建政策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沟通机制,加速经济与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鼓励专家学者提出立法建议,征求公众意见,剖析发展中的风险与不法行为并通过立法规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三)开展绿456色金融人才培养

  高校需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培育高素质绿色金融人才,安排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金融机构应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赴外地研修,提升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打破机构壁垒,加强沟通合作,分享创新理念,实现人才资源科学配置与互补共赢

*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最新学术问答

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sci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