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书号

健康社区方向优秀论文范文赏析——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影响研究

分类:期刊常识 时间: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热度:746

  目的:分析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9388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的影响及其城乡、病种差异。

  结果:家庭健康环境显著改善自评健康(β=0.097,P<0.001)和疾病控制结果(β=0.033,P<0.05),社区健康环境仅促进自评健康(β=0.062,P<0.001)。两者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家庭健康环境对控制结果的影响存在病种差异(高血压vs.糖尿病)。

  结论:家庭健康环境解释力高于社区,但二者尚未有效联动。建议优化健康家庭建设,构建“患者-家庭-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

健康社区论文范文

  1 引言

  《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59.2%和24.6%,慢性病死亡占比达91.0%。政策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强调家庭和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健康生态学理论指出,慢性病控制受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因素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环境要素,缺乏家庭与社区健康环境的系统性分析。本研究利用CHARLS数据,通过分层线性模型探讨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18年CHARLS,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88名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0岁,至少患1种慢性病)。数据经北京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IRB00001052-11015)。

  2.2 变量测量

  被解释变量:

  自评健康:采用5级量表(1=极差,5=极好)。

  控制结果:仅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询问“血压/血糖是否控制住”(是=1,否=0)。

  解释变量:

  家庭健康环境:包含住房类型、卫生设施、供暖、网络等11项指标,总分0~11分。

  社区健康环境:涵盖娱乐活动、护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11项指标,总分0~11分。

  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城乡、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饮酒史、抑郁症状(CESD-10量表,得分>10分定义为抑郁阳性)。

  2.3 统计分析

  使用Stata 17.0进行分层线性模型(HLM)分析:

  1. 零模型:检验因变量是否存在分层结构。

  2. 随机截距模型:纳入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及控制变量。

  3. 随机斜率模型:检验环境因素的影响差异。

  4. 交互项模型:分析社区健康环境对家庭健康环境的调节作用。

  5. 分组分析:探讨城乡(城镇/农村)和病种(高血压/糖尿病)差异。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城乡差异显著:农村患者占比73.38%,家庭健康环境(3.83±1.77 vs. 6.28±1.92)、社区健康环境(1.19±0.45 vs. 1.63±0.57)、自评健康(2.76±0.98 vs. 2.96±0.95)及控制结果(0.83±0.37 vs. 0.89±0.31)均显著低于城镇患者(P<0.001)。

  3.2 家庭和社区健康环境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自评健康:家庭(β=0.097,P<0.001)和社区健康环境(β=0.062,P<0.001)均有正向影响,但家庭解释力更高(ICC=21.4% vs. 3.9%)。

  控制结果:仅家庭健康环境显著(β=0.033,P<0.05),社区影响不显著(β=0.010,P>0.05),家庭解释力占59.8%。

  交互作用:社区健康环境未显著调节家庭健康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关系(P>0.05)。

  3.3 城乡差异分析

  农村患者:

  家庭健康环境显著改善自评健康(β=0.151,P<0.001)和控制结果(β=0.041,P<0.001)。

  社区健康环境仅对控制结果有正向影响(β=0.048,P<0.01),对自评健康无显著作用。

  城镇患者:

  家庭健康环境仅显著改善自评健康(β=0.071,P<0.01)。

  社区健康环境显著促进自评健康(β=0.140,P<0.001),对控制结果无影响。

  3.4 病种差异分析(高血压vs.糖尿病)

  自评健康:家庭(β=0.165 vs. 0.157,均P<0.001)和社区健康环境(β=0.084 vs. 0.118,均P<0.05)对两类患者均有正向影响,无显著差异。

  控制结果:家庭健康环境仅对高血压患者有效(β=0.037,P<0.001),对糖尿病患者无显著作用(β=0.019,P>0.05)。

  4 讨论

  4.1 家庭与社区健康环境的作用差异

  家庭主导作用:家庭健康环境通过提供适老化设施、情感支持和健康行为干预,直接改善患者自评健康和疾病控制(如血压管理),与李浩淼等研究一致。

  社区有限影响:社区健康环境通过社交活动和健康服务提升患者主观感受(如归属感),但对客观疾病控制(如血糖管理)作用有限,可能因个体行为改变需长期干预。

  4.2 城乡差异的潜在原因

  农村依赖性更强:农村患者医疗资源可及性低,家庭成为疾病管理核心;城镇患者更依赖专业医疗服务,削弱了家庭和社区环境的直接作用。

  社区服务城乡失衡:城镇社区健康服务更完善(如家庭医生签约率高),对自评健康促进更显著;农村社区资源匮乏,仅能通过基础服务间接影响控制结果。

  4.3 病种差异的医学解释

  高血压居家管理优势:血压控制依赖规律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家庭环境可有效干预;糖尿病需专业监测(如胰岛素注射)和复杂并发症管理,家庭支持局限性凸显。

  5 建议

  5.1 强化家庭健康环境建设

  标准化评估体系:将住房安全、适老化改造、健康设施纳入家庭健康评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支持农村和慢性病高发家庭。

  健康工具普及:推广智能血压计、血糖监测设备,结合社区指导,提升家庭自我管理能力。

  5.2 推动“家社医”协同治理

  四位一体体系: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纽带、基层医疗机构为支撑,建立健康档案共享和定期随访机制。例如,社区网格员联合家庭医生入户评估,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城乡差异化策略:

  农村:加强社区基础医疗服务(如巡诊、药品配送),弥补家庭资源不足。

  城镇: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如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5.3 聚焦重点病种与人群

  高血压管理:通过家庭健康教育(如限盐饮食、运动指导)巩固控制效果。

  糖尿病干预:社区联合医院开展专项培训(如胰岛素使用、并发症识别),建立“家庭-社区-专科”三级随访体系。

  6 结论

  家庭健康环境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核心影响因素,社区健康环境作用有限且存在城乡、病种差异。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家庭与社区协同,尤其关注农村地区和高血压患者的居家管理需求,构建多层次慢性病治理体系。

*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最新学术问答

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sci期刊目录